其他
张文宏发声!医疗机构迎第一波冲击,未来一个月将是医疗机构承压的“至暗时刻”
导读
你,做好准备了吗?
从明天开始,陪伴了我们近3年的“行程卡”将成为历史,无需再出示,也不能被查验。
这个最初被吐槽用起来很“麻烦”,后来在境外疫情快速扩散蔓延的严峻时刻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行程卡,即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了。
这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
12月7日,“新十条”出台,明确提出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多个城市陆续“放宽”疫情防控举措。
疫情防控政策骤然放开,多地阳性病例激增。政策放开前,医疗圈内不少人都有这样的预测:接下来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接诊核酸阳性患者。未来的一到两个月,将会是国内医护人员的“至暗时刻”。
医护人员与新冠病毒的正面交锋,才刚刚开始!
“就诊患者十个有九个是阳性”!医疗机构迎第一波冲击
“保定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人均温度38.6℃。”
近段时间,河北省保定市频繁登上微博热搜,截至12月12日,“保定疫情”相关话题在微博阅读次数达近6亿。
在热搜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归属地为保定的网友晒出抗原阳性的照片,这座距离北京150公里、常住人口近千万的地级市出现了阳性数量激增的现象。
据新京报报道,保定网友集中发烧是从11月底开始的。12月8日与9日,保定市内多家医院接受采访,情况不容乐观:
保定德润医院接线员称:“来办住院的,查一个是一个阳。”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接线员称,包括院内医护在内,“异常的不少。”
保定市某二级医院医护工作者称:近日来院的患者,“不论看什么科室的,只要一测,十个有九个是阳性的。”
虽然网友担心的“医疗挤兑”尚未出现,但保定的医疗系统还是面临着较严峻的考验,医护紧缺的问题已初露端倪:不少科室人手紧缺、在岗人员压力增大,而且,一旦医护人员确诊阳性,则必须离岗回家休息,让健康的同事顶上,连轴转地工作。
保定市某二级医院医护工作者称,11月底,发热者刚增多时,他所在二级医院将近一半医护感染阳性,一度人手压力极大。
保定疫情为什么会引发全民关注?一个很重要因素或许就是:保定,正在成为全国疫情数据现状的一个缩影。
而保定的医护人员,也正在成为全国医护人员的缩影。
12月11日,张文宏也证实,接下来的一个月将是医疗机构承压的至暗时刻!
“本次疫情的高峰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到来,要整体渡过这次疫情,可能需要3-6个月时间。医护人员要做好在此期间感染一次奥密克戎的准备,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大家不要同时感染,而是有节奏地慢慢感染,并把所有脆弱人群保护好,让他们也不要同时感染,以防止我们的医疗资源出现巨大的挤兑。”
医疗机构成为主战场!多地呼吁非必要不打120、不去医院
12月11日,郑州120急救中心向社会发出呼吁: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请勿拨打120热线,请为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热线通道。
据悉,郑州市120指挥调度大厅日均受理群众呼救电话4600余次,较平时增加2.3倍,日均派诊量、平均受理时长、救护车执行任务时长和消杀时长较平时均增加1.5倍以上。120急救中心称,其中,大量感染新冠的无症状或轻症患者向120求救,导致120呼叫量大幅增加,致使某些区域某些时段出现可调派救护车辆紧张的情况。
12月10日,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呼吁,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请勿拨打120热线,请为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热线通道。陈志介绍,北京120急救热线的呼叫量近日急剧增加,日常呼叫量约为五千,高峰时段不超过一万,而近期120每日的呼叫量已高达三万多,远远超出了本市120急救热线接呼叫的承接能力。
12月11日,四川成都急救指挥中心、山东枣庄急救指挥中心也发出了类似的呼吁。
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哨”,医院的抗疫第一线正经受着新一轮考验。在部分城市,发热门诊已经开始出现患者排队长龙的情况。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发热门诊时发现,有人从当日下午两点开始排队,等候时间已超6小时。
12月10日、11日,浙大邵逸夫医院发热门诊人数陡增。据该院医生介绍,发热门诊平常每天接诊人数不足百人,而这两天达到了两三百人。来就诊的患者主要是两大类,一是在社会面核酸检测中,混管阳性;另一类则是出现咳嗽、鼻塞或者流鼻涕等症状,担心自己阳性了,因为紧张来就诊。
疫情不可怕,可怕得是惶恐不安的人心。
有业内人士指出:医护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个人防护不可能做到无懈可击,会有相当比例的医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陆续感染。而从以往的经验看,无论如何优化流程,也无论加强个人防护,当疫情达到一定规模时,较大规模的医院感染必然发生。
“阳性医护原则上还是不上班,但院里已经通知由各科室自行把握尺度。”12月9日,北京另一位大三甲医院的医生称,“医院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不能停工,所以,医护只要没症状,能上班就上班。”
“只要熬过最近一个月,下个月的压力就会比较少。但高峰期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如果医疗管理做得不好,一定会出现比较大的院内感染导致减员,同时患者感染,病死率增高。”张文宏说道。
未来的一到两个月,将会是国内医护人员的“至暗时刻”。你,做好准备了吗?
医脉通综合整理自新浪微博、新京报、新民晚报、河南日报、财新网、“八点健闻”微信公众号等。
责编|阿泰 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临场救急帮忙手术,年轻医生被“天价提成”惊着了……|医学微小说
☟戳这里,更有料!